委员工作室“多方会诊”为居民解难题

友报 2025年05月09日

□王一佳

日前,锦州市凌河区政协十余位委员走进锦铁街道杭州街社区,就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混乱等“老大难”问题,在社区委员工作室进行“多方会诊”,与住建及市政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方案解题,开展现场协商活动。

杭州街社区是老旧小区,30年以上住宅楼数量为30栋,存在楼顶渗漏、下水堵塞、停车混乱等情况。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小区权责机制亟待厘清,居民自治理念需要加强。

15号楼居民李大爷说:“2019年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但仍有8栋没有物业接管,每隔几个月下水道就堵一次,生活很不方便。”杭州街社区书记唐颖说:“下水道堵塞问题困扰社区居民,但社区受经费限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凌河区政协第十界别组召集人、区政协委员高鹏当即表态:“此次区政协组织委员来到社区和居民面对面座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群众难题能今天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我们现场请来住建及市政部门的专家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个困扰百姓很久的问题。”

现场,住建部门表态开通绿色通道,承诺若下水道外溢将启动应急清淤。市政单位承诺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问题48小时内处置。社区网格员则启动每日巡查,建立风险预警台账。

“这次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百姓心里有了底,未来希望这样的基层协商活动越来越多,覆盖到更多的社区和议题。作为政协委员,我也会继续关注基层问题,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推动基层治理、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凌河区政协委员杨菡婷说。

自省政协推动建设“辽事好商量, 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以来,凌河区政协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创新,让协商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区政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协商活动。去年,全区6个街道(社区)委员工作室开展宣传宣讲、调研协商等活动20次,推进解决实际问题36件。此外,还创办了政协界别小组工作室和优秀委员个人工作室5个,通过开展政协委员微协商、微建议、微监督的方式,开展微交流、微协商、微联谊活动30次,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微反映、微困难、微问题37个。依托街道社区和界别小组委员工作室建立工作承接和落实载体,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建设,先后举办基层协商性活动82次,初步搭建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化平台建设,把基层协商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创新协商形式,持续跟踪协商成果转化,确保群众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政协履职更贴近民生、更符合民意。”凌河区政协主席马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