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冬春调养脾胃黄金期

友报 2025年02月28日

张松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失眠、慢性咳嗽、面瘫、甲状腺结节、功能性胃肠病、情志病、颈肩腰腿痛保健、结节体质及其他中医体质调理。

□记者 刘 放

脾胃负责给全身器官输送营养,脾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体健康。中医说“脾胃好则百病不生”。冬春交替,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时期。本期本报邀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松兴教您把虚弱的脾胃补回来。

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坏与健康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强调了脾胃消化功能影响着全身的养分输送与吸收。

冬春交替之际,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的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此时,脾胃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腑,负担逐渐加重。同时,这个时期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阳气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脾胃容易受到寒邪和湿邪的侵袭,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因此,冬春交替之时正是调养脾胃的 “黄金期”。

雨水节气到来后,雨量渐增,空气湿度增加。张松兴表示:中医认为,雨水节气寒湿较重,易伤脾脏,要注意照护。同时,人体肝火会随春季阳气上升而影响脾脏功能,此时的养生重点就是“健脾”。脾胃功能一旦下降,失去了运化气血的能力,健康就成了“无源之水”。

脾胃失和有哪些表现

张松兴介绍,脾胃好不好,从肤色、行为状态能看出来。

舌质变化  中医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当脾胃不和时,舌质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舌苔厚腻,这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舌体胖大,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内停;舌色暗红,提示气血运行不畅。

食欲减退  脾的运化功能一旦失常,首先会导致饮食难化、停滞胃肠,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比如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等,都是脾虚的表现。

容易累  如果脾胃发虚,不能充分运化营养滋养四肢肌肉,人就容易疲惫无力、少气懒言等。

面色不佳  脸色不好是脾虚的重要信号。由于脾虚、气血上行不足,时间久了就会面色萎黄、皮肤没有光泽,口唇发白。

口干口渴  脾胃失和会导致体内的津液分布不均。口腔和咽喉部位得不到充分滋润,就会出现口干、口苦、口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口舌生疮。

怕冷  具体表现为手脚冰凉、大便稀溏等。此外,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

睡不好  脾虚的人睡眠质量不佳,常伴有心悸、健忘、多梦、倦怠乏力等问题。睡眠时间少,脾胃得不到充分修复,受损的脾胃还会导致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

形体消瘦  在中医看来,身体太瘦可能是脏腑亏虚的一种信号。“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明确提出:消瘦的人多脾虚。

药食同源有方法

张松兴表示,如果把长寿比作盖房子,护好脾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少熬夜  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保证11点前入睡。睡前不宜做兴奋神经的活动,要少看或不看手机。

少食多餐  保证饮食多样化,以清淡平和食物为主,不暴饮暴食。可选择一些补脾益升阳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莲子、芡实、茯苓、红枣、生姜、羊肉等。

及时纾解情绪  情绪有助气血通畅,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遇到烦心事时,可通过听音乐、绘画、冥想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减轻压力。

加强锻炼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日常可以选择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瑜伽等。每天饭后休息10至30分钟,到户外散散步。如果吃得过饱则要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饭后半小时内禁止剧烈运动。

注意保暖  脾喜欢温暖的环境。脾虚者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冬季更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寒。

按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至2次,有助补益气血、消食健脾。

对症食疗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比如莲子、芡实、茯苓、薏仁、山药等,都是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可以视自身脾胃情况选择服用。情况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有健脾功效的中药。

张松兴推荐了两款药膳汤方,以供选用。

1.西洋参瘦肉汤

组成:西洋参24g、瘦猪肉500g。

制法:将西洋参洗净,用温水泡软,切片。将瘦猪肉洗净,与西洋参片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泡过西洋参的水及适量的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开胃。

主治:本方补而不燥,清补益气。适合热病后期正气不足之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者,小儿脾虚不思饮食、虚汗出者。

2.参芪乳鸽汤

组成:党参60g、黄芪30g、乳鸽2只。

制法:乳鸽剖净,去内脏,抹干水分切块。党参、黄芪洗净与鸽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饮汤吃肉。

功效:补气健脾。

主治:病后体弱或久病体衰,症见倦怠乏力、面黄食少、神疲形瘦者;产后欠补,气血不足者;大量饮水仍感口渴者。汤中乳鸽味道鲜美可口,能滋阴以消渴。

常用于保养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有温中之效的干姜、高良姜、桂枝、肉桂等;有健脾之效的黄芪、党参、人参、白术、黄精、大枣等;有运脾之效的砂仁、白蔻、苍术、木香、陈皮等;有醒脾之效的山楂、鸡内金、神曲、谷芽、麦芽、布渣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