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学爱好者参观“文学辽军”展示馆。
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启动。
“火车头”创作计划主题作品转化公演。
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榜”作品 本稿图片由省作协提供
□记者 刘 放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引领时代的精品力作。2月18日,在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省作协号召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投身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文学智慧和力量。
倡导新大众文学
省政协委员,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表示,今年省作协将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基层创作实践。引导广大作家创作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辽宁文化软实力,有力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
让优质文学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文学进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力争为广大基层作家提供更多更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建立优质文学资源直达基层制度,进一步强化文学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开展好面向基层作家的培训,大力倡导新大众文学,关注“一老一小”文学群体,让老年人和青少年都拿起笔,书写身边故事、辽宁故事。
今年我省将积极申报中国“文学之乡”“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打造辽宁的文学“清溪村”,建成“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深度实施“火车头”创作计划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周景雷介绍说,辽宁文学将围绕新时代“六地”和辽宁红色“六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组织创作,以文学作品展示全省上下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的生动场景。
据了解,省作协将推行“主题创作选题招标制”,按选题立项鼓励作家将个人主动深扎与组织引导相结合,以文学的笔触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波澜壮阔、万千气象的振兴发展。紧紧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征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选题,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诗歌周”“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等活动,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抗战,为世界和平伟大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持续聚焦工业文学,深度实施“火车头”创作计划。周景雷表示,将在书写辽宁振兴工业故事、传统工业产业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长篇工业文学史诗性作品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大创作扶持、壮大阵地建设、注重评论研讨、艺术形态转化、设立全国性工业文学作品奖项等举措,深度实施“火车头”创作计划,打造工业文学精品力作。特别鼓励作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紧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书写新质生产力和新工业故事,为工业文学创作注入活力,开拓新赛道,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新时代工业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同时,继续实施“金芦苇”工程,推动辽宁长篇小说勇攀文学高峰,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精神面貌。推动网络文学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迈进,成立辽宁省网络作家协会,培养文学新生力量,重点跟踪网络文学中新工业题材作品。全面激发文学原创力,让文学“有土壤、有阶梯、有平台”,形成“高原广袤、高峰林立”的文学辽军新格局。
辽宁文学“出海”讲好中国故事
去年,辽宁省作协联合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辽宁文学海外传播中心”,构建文学创作、多语种翻译、图书出版、海外推介全链条,积极促进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由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国作家与东北“三省一区”作家共同参加的首届东北亚作家工业文学交流活动,广受好评。
通过举办多项活动,“辽字号”文学精品版权持续输出海外,十几位作家的作品被翻译为多国语言,6部作品入选“丝路书香工程”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重点海外输出项目,2部作品入选文旅部文化交流典藏书目,多位作家作品“亮相”国际书展,辽宁文学在国际文化舞台崭露头角,让中国故事、辽宁故事在世界舞台朗声讲述。
周景雷说,聚焦文学出海,省作协今年将继续举办“东北亚作家交流对话”“海外汉学家走访辽宁”等活动,积极融入中国作协“扬帆计划”,联合中国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举办海外出版人、汉学家走访辽宁活动,把东北亚的文学“请进来”,让中国文学特别是辽宁文学“走出去”,多维度、全方位推动东北亚文学交流合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