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明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讲述人:大洼区政协委员 张丹(中共界别)
友报 2024年12月13日

赵圈河镇苇塘冬捕现场 盘政 摄

在盘锦市西南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个美丽富饶的生态小镇。这里以全球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场,这就是“湿地明珠”赵圈河镇。

赵圈河镇域内资源丰富。这里的优质芦苇茎秆坚硬、质地细腻、纤维含量高,属多年生禾本科宿根性可再生资源。芦苇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有助于调节水位,防止洪水泛滥。此外,芦苇还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芦苇还为许多鸟类等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这里的空气是“天然氧吧”。赵圈河苇场负氧离子最高时达到每立方厘米8000多个,日均不低于2000个,素有“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美称,大大改善了盘锦地区的空气质量。

这里是珍稀鸟类聚集的“天堂”。湿地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也是鸟类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苇海内栖息着315种鸟类,其中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72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鸟类达百余种。

这里是“两合水”水产品聚集地。湿地环境下丰富的海水、淡水养殖资源,孕育了特有的“两合水”水产品,以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苇塘虾、苇塘蟹、苇塘鱼为代表,在水产品市场上颇为走俏,促进了赵圈河镇农业、渔业发展。

几年来,赵圈河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行动,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

为了保护芦苇湿地,赵圈河镇按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湿地保护,积极实施“还芦苇、还水面、还湿地”的生态治理工程。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治理措施的实施,使赵圈河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生物种群进一步增加,生态系统功能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赵圈河镇以“零容忍”态度实施违法违规破坏耕地、破坏生态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抓好耕地保护,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守牢守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修复安全红线。

为了全力保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赵圈河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修建湿地内桥、涵、闸、站340座,加强对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赵圈河镇积极探索苇田立体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苇田的综合立体开发,开发出了“水上育苇、水中养鱼、水底养蟹”的“三位一体”养殖模式,苇田效益明显提高,辖区内的芦苇正从“细密型”向“粗高型”转变,其生态效益正逐年提升,也给成千上万的鸟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为了保护湿地内的珍稀鸟类,赵圈河镇在财政中列支资金用于购买饲料,定期、定点投放到鸟类聚集区,保证它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息繁衍。

翠绿的苇海、金黄的稻浪、如火的红滩,鹤舞、鸥翔、蟹肥、鱼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和谐共进绘出了赵圈河生态发展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