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药都以科技创新建设起一座生态新城

讲述人:本溪市政协委员 张晓文(经济界别)
友报 2024年11月15日

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的决策部署。2010年2月,科技部正式命名本溪经济开发区为“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这座老工业城市再添一个响亮的名号——医药之都。

十余年来,本溪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同力推动本溪药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集聚起一批科技资源,建设起一座生态新城。目前,本溪药都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合”“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多个金字招牌,成为我省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的标杆。

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生产车间紧张忙碌……在本溪市,以打造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的拼搏场景随处可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本溪药都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现已集聚全产业链的医药及相关配套企业195户。截至2023年末,本溪药都拥有规上企业43户,占全市16.3%;高新技术企业49户,占全市43.36%;雏鹰企业25 户,占全市47.17%;瞪羚企业9户,占全市75%;专精特新企业29户,占全市54.5%。它们为本溪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

本溪药都的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在实验动物、安全评价检测等领域构建了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省级中试基地、1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8个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生物医药全链条研发创新体系和全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沈阳药科大学等6所医药高校全方位融人本溪高新区建设,以医药高校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本溪药都形成了涵盖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成药、生物制药及疫苗、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等多个子行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有医药生产企业76户、医药配套生产企业8户、研发服务企业41户、医药等商贸流通企业45户、医药相关企业25户,拥有气滞胃疼颗粒、甘露特钠胶囊、全国独家产品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吡仑帕奈、氧化锆瓷块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种或品牌,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成为了高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本溪药都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帮办代办等7项管理制度,制定了《高新区服务企业实施细则》,建立了“24小时回应+周联系+月调度”服务制度,实施全程服务、全程跟踪、全程参与的“服务秘书”模式,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容缺受理”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

在这里,改革创新迸发活力。近三年来,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了“经济运行、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的主责主业,一批专业能力强、熟悉经济和投融资工作的人才队伍为本溪药都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2023年,药都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年最好成绩,多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