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海
1951年6月29日,国营第112厂[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新中国航空工业开启了崭新的时代。“一五”时期,工厂被列为苏联援建的新中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四大标志性建筑”尤为抢眼。
70号厂房是当时亚洲最大
“四大标志性建筑”第一个是70号厂房。这座厂房是1954年9月20日开工,1955年10月26日竣工交付,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当时单体结构最大的建筑施工。该厂房面积4.92万平方米,均为钢结构,其中飞机总装车间有36米跨度,17米高,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在我国建筑史上罕见,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飞机装配厂房。这座厂房曾装配、总装数千架歼5、歼6、歼7、歼8系列飞机,当时包括5个车间及工段。
1958年2月13日,是沈飞人难忘、兴奋的一天。上午7时40分,毛泽东主席来到了70号厂房的飞机总装车间,工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到通道两旁,热烈欢呼鼓掌。毛泽东微笑着挥手向大家致意。他首先看了70号厂房里飞机预总装生产线,边看边询问有几个工厂生产这种飞机、一架飞机有多少零件等,厂领导一一做了回答。随后,毛泽东在70号厂房里观看飞机装配,并登上窄陡的工作梯观看了飞机座舱内的结构。当时在座舱内的车间主任穆恒信详细介绍了座舱中的各种成品及其工作原理、作用等。上午9时许,当毛泽东走出车间,路过70号厂房西门通道时用手摸了摸暖气片,问在场的工人厂房内冷不冷,工人齐声回答“不冷”!
这座饱经风雨的老厂房,见证沈飞的荣耀时刻。后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工厂视察都曾亲临厂房。
“大白楼”有着无数辉煌时刻
“四大标志性建筑”第二个是8号办公楼,沈飞人俗称“大白楼”。得此雅号是因为当时整幢大楼通体是白颜色的外墙漆。2000年大楼修缮时,外墙已被粉刷成浅蓝色,但人们对它的称呼没有改变。“大白楼”1953年7月13日开工建设,1953年12月27日竣工。这是一幢“工”字形三层苏式建筑,总面积7081平方米。正门朝东,二层阳台上有6根雕纹廊柱以及3扇圆形拱门,大方典雅而不失威严,很有年代感。据老同志回忆,当时为了实现歼5飞机国产化,工厂专门派人到苏联学习飞机制造技术,一并学习了办公楼的建筑设计。“大白楼” 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与当时苏联“老大哥”的深情厚谊。
从1954年1月正式启用算起,“大白楼”近70岁了,见证了公司的历史进程,历任公司主要领导均在此办公。
20世纪80年代,公司实行“利润递增承包制”,每到年终报捷时,伴随着欢庆的锣鼓,各车间主任手捧大红喜报依次走到“大白楼”前,将喜报送到公司领导手中。欢送出席上级会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代表、团代表的仪式也都在楼前举行。
近年来,在楼前设置了旗杆,每逢新年、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都会在楼前举行升国旗、司旗仪式,还会在楼前举行健步走、职工长跑等活动。
这里见证了诸多沈飞的“高光”时刻:歼教1飞机到歼15飞机多个型号研制誓师队伍从这里出征,公司承制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辽宁省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彩车从这里出发……
如今,这幢苏式的三层建筑虽然是“古董级”,却焕发出时代光彩。它必将如灯塔一般引领沈飞这艘巨轮破浪远航,向着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迈进。
文化宫被列入沈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四大标志性建筑”第三个是沈飞文化宫。其于1954年5月1日建成竣工,是老军工、老三台子人心目中的文化盛地。
从空中俯瞰,沈飞文化宫是一个飞机形状,正面高高地悬挂着朱德题写的“文化宫”三个大字。
20世纪80年代,每年“六一”儿童节,工厂必定会给子弟学校的孩子发放电影票,加之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工厂各车间、工会都会发电影票,人们涌向文化宫观影。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那段时光是文化宫最繁华、最热闹的时期,每部电影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文化宫总建筑面积5830平方米,乐池、排练厅、化装间、放映间等一应俱全;放映厅观众席有1833个座位;二楼缓步台处设有歌舞厅;图书馆藏书和报刊2万余册/种,是职工读书看报的好去处。每逢元宵佳节,各单位工会制作创意百出的各类宫灯,环绕在文化宫主楼两侧,真是三台子的一道风景啊!一楼地下还有职工技术协会活动阵地,经常有一些“大工匠”在此学习讨论和进行项目攻关。
2016年11月,沈飞文化宫被列入沈阳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作为辽沈地区仅存的企业俱乐部代表保留了下来。
如今,公司本着“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让沈飞文化宫又焕发了光彩。眺台上飘扬的彩旗、门檐雨搭下火红的灯笼,不失沈阳地区最大央企的磅礴大气。每年在这里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劳模先进颁奖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依旧见证着“中国歼击机摇篮”的巨变和一代又一代沈飞建设者的喜乐人生。
“体育场”惠及三台子地区市民
“四大标志性建筑”第四个是沈飞体育场。1956年,工厂在三台子生活区中心修建了体育场,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场内设田径足球场1个,篮球场4个,铁饼、跳远场地各1个。因地处城区中心,体育场成了人们早晚健身首选之处,也是公司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主阵地之一,职工运动会、三大球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每到冬天厂工会都会组织人员浇制一个规范的大型冰场,位置就在体育场中间400米跑道上。2016年公司投资改造,新的体育场投入使用。如今,体育场塑胶跑道、足球草坪、高端照明灯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但成为职工体育活动“主阵地”,而且也成为三台子地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沈飞体育场见证了沈飞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沈飞人业余生活的美好。
老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四大标志性建筑”记录着沈飞的变迁,蕴含着航空报国的文化特色,充盈着不同的建筑智慧。细细品读这些历史建筑,探寻与捡拾其中的历史故事,就等于保存住了小型历史博物馆,让人们找到一个能辨析历史经纬的塔台,进入一个能安放心灵的家园。
(作者系沈阳市皇姑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