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飞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塑造抗美援朝英雄的电影《英雄儿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主人公王成手持爆破筒冲入美军之中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与敌同归于尽的场景,震撼人心。电影中的英雄王成是有原型的,其中之一就是抗美援朝老战士蒋庆泉。
蒋庆泉是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村人,20岁时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蒋庆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朝作战,被分配在23军67师201团5连担任步话员。4月18日,蒋庆泉所在连接到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在敌众我寡全连几乎牺牲殆尽时,为了剿灭敌人主力他冲向敌营,他的战友陆洪坤至今仍记得当年步话机中蒋庆泉的嘶吼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而,蒋庆泉并未等到炮火就被美军的弹片轰中了后背的步话机。后来,一枚瓦斯弹打入碉堡,他昏了过去。蒋庆泉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自己脸上、浑身都是血,一会儿又昏了过去。
1953年4月,原23军《战地报》记者、战地作家洪炉登上石岘洞北山阵地。1953年5月18日,他在朝鲜江原道伊川郡写下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这篇通讯因故未发表。
两个月后,在石岘洞北山打响的另一场战斗中,一位叫于树昌的步话兵呼唤炮兵连对其开炮。在那场战斗中,于树昌最终壮烈牺牲。洪炉将两位战士的相近事迹融合在一起,写出了《向我开炮》一文。文章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上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后来,这篇报道被《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发现。两人又结合了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的情节,塑造出了经典人物形象“王成”。
1953年8月,蒋庆泉回国来到昌图开始为期一年多的休整、学习等生活。1954年秋蒋庆泉离开昌图,复员返回家乡务农。在他的家乡,亲人和乡邻都只认为他是个普通的退伍兵,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内心波澜汹涌的战争历史。
2004年,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栏目制作了《英雄儿女》专辑,受访嘉宾作家洪炉说电影中的王成是有原型的,在阵地上高喊“向我开炮”的就是23军战士蒋庆泉。就这样,蒋庆泉这个“活着的王成”终于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如今,90多岁的老英雄还生活在他的家乡。他说,时至今日他都没把自己看作英雄。“我身边有千千万万名战友,他们舍生忘死牺牲在战场,我还活着,所以他们才是英雄。”
蒋庆泉老人是战争年代英雄儿女的代表。岁月荏苒,光阴逝去,那些当年出生入死的勇士多已辞世,而他们留给我们的是述说不尽的精神财富。历史永远铭记,时代呼唤英雄。他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将永远鞭策着我们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作者系铁岭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