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百年古镇 通江口的故事

友报 2024年10月25日

历史上的通江口资料片

□马 鹿

提到历史上的东北商贸物流,一座辽河古镇便会如时空画卷徐徐在追溯者面前展开。它,就是通江口镇。

通江口镇地处昌图西南部、辽河左岸,曾是历史上东北腹地最大的内陆港。从光绪初年(1875年)开办码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停止辽河航运,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它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发展期到鼎盛期,然后又逐渐衰落的过程。

光绪四年(1878年)通江口正式成为官办的码头口岸,光绪三十年(1904年)通江口至铁岭轻便铁路开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在通江口开设领事馆。

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是通江口的鼎盛时期。街镇人口达到2万余人,大小商户200余家,每年大豆杂粮输出量百余万石(约合20万吨)。加上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通江口被定为对日开放商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立独立的行政机构同江厅,由此奠定了它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历史地位。如果按照理想的方向发展,通江口可能早已成为一个可与昌图、开原媲美的中小城市。然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接二连三的社会动乱,彻底改变了通江口的历史命运。

首先对通江口造成较大影响的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通江口一带农民响应义和团号召,组织大刀会3000余人,活动范围波及昌图、法库、康平等地。清政府起初利用义和团震慑洋人,后来又在洋人的威逼下,变成了镇压义和团的刽子手。义和团的参与者最后都成了清政府的牺牲品。

义和团运动刚刚平息,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中立”,并且划定辽河以东为日俄战区。日军以军事需要为借口,修筑了铁岭至通江口的轻便铁路,搭设了辽河军用浮桥,在通江口设立了兵站和医院。虽然日俄两军没有在通江口地区开战,但日军大兵压境,通江口完全被控制在日军手里。商船几乎全被征为军用,商户闭店,人们逃难。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昌图府乡土志》记载:“日俄构兵,昌郡适当其锋,日军驻兵所占之地,几遍全境。人民死伤无数,房屋破坏殆尽,甚至树木无存,鸡犬一空,自有兵事以来,未有如此剧烈者。人民流离失所何止数千家,死伤道路者何止数千人。”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开始打压清政府管理的辽河航运。他们采取的手段是降低铁路运费,对铁路运输货物免税,压低新民巨流河大桥的高度,给辽河航运船只设置障碍,以及扶持大连港、抑制营口港等。在日本人的重重打压下,辽河航运从此一蹶不振,迅速衰落。运营船只从日俄战争前的1万多只,下降到宣统元年(1909年)的5000余只。通江口、马蓬沟两地1915年剩有船只2400余只,1918年仅有1290只。

辽河航运的货源陆续转移到南满铁路,通江口许多粮商预感到了这一趋势,大批粮栈相继闭店歇业。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仅仅四年间就有10家大粮栈关门。到了宣统年间(1909年至1911年),仍然营业的只剩下八九家。粮豆输出量从日俄战争前的百余万石下降到20余万石。商铺从200余家下降到100余家,人口从2万余人下降到6000多人。辽河航运衰落阻滞了通江口以及辽河两岸许多新兴集镇的繁荣和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通江口码头停运,仅剩零星的船只运营。到1945年前后,通江口基本看不到帆船的踪影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辽河航运,退出了辽北的历史舞台。

提到通江口历史,不能不提到刘翔阁领导的通江口抗战。1932年6月,刘翔阁在法库、昌图、康平一带通过串联亲友招募义勇军数百人,举起抗日大旗,并率部东进。在击退通江口日伪河防军之后,一鼓而下攻取金家屯。此时义勇军的步、骑兵发展到800多人。接着,刘翔阁去北平(今北京)请求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收编。经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决定,任命刘翔阁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路军副司令兼第一支队司令。刘翔阁回到通江口后即联络当地的抗日组织,正式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路军。同年8月下旬,义勇军第十五路军一支队将窜入通江口的日伪军层层包围在广源达烧锅院内,日伪昌图县县长慑于义勇军的强大攻势,接受了一支队提出的通江口划归收复区等四项条件,这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作为辽北要塞,通江口在解放战争中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年4月,国民党七十一军由法库进逼通江口,中共昌图县委机关主动撤离,国民党军队占领通江口。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中共辽西省委书记陶铸决定攻打通江口,拔掉国民党军据点。战斗由辽西军区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统一指挥,参战部队有辽西军区保安第一旅第三团、第二军分区第十三团、法库县保安团、康平县保安团等,计4000余人。4月11日,各参战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将通江口包围。12日18时发起总攻,经过一夜激战,至13日5时结束战斗。国民党军除少部分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歼。此役共毙伤国民党军400余人,俘8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0余挺、长短枪1000余支、汽车10辆及大批军用物资。1947年11月,通江口全境获得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作者系铁岭市昌图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