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草莓博物馆成为研学游基地。 本稿图片由 丹政 摄
“世界草莓看中国,中国草莓看丹东。”丹东草莓驰名全国。2023年,丹东市成立草莓博物馆,面向省内外游客介绍丹东草莓、宣传丹东草莓、讲述丹东草莓种植过程中的高科技故事,持续加大丹东草莓品牌影响力。
丹东地属长白山脉,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为草莓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丹东草莓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个头大、甜度高、色泽亮、香味浓,被誉为草莓界的“扛把子”。
随着近年来种植技术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丹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目前,丹东全市草莓深加工企业50余家,年加工4万余吨,精深加工率达26.5%。16个产品系列30多个品种,包括草莓罐头、草莓酒、草莓酱、草莓雪糕、草莓铜锣烧、草莓饮料及冻品颗粒等,主要出口日、韩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好产品塑造好口碑,好故事成就好品牌。丹东草莓已有百年历史,如今火爆出圈备受青睐,却鲜少有人去关注丹东草莓的培育种植过程和探究草莓要比别处好吃的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丹东市主动挖掘产品文化内涵,传承产品发展历史,讲好产品背后故事,为产品注入精神价值,使消费者对产品更加了解、认同和信任,推动产品在不断创新优化和科学提升的基础上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丹东草莓博物馆位于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炮守营,占地99亩,分为科普展示馆、科技博览馆、产业体验馆三大板块,集品种选育、立体栽培、教育示范、参观采摘、高端种植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座每天都在变化的展馆。
走进草莓博物馆,清甜的香气扑鼻而来,一垄垄翠绿的嫩枝间点缀着白色、粉红色、大红色的果子。即便是在银装素裹的冬日,这里也完全是一派鲜活生动的景象。置身其中,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了解草莓的自然知识、草莓从世界到中国的引进历程、草莓在丹东的种植历史以及丹东草莓的未来发展方向,还能现场参观学习草莓育苗、生产、管理等科技知识,更能体验果蔬采摘带来的乐趣。
伴随着农业研学游热潮,草莓博物馆自2023年7月正式运营至今,已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7万余名游客。大家在这里倾听丹东草莓故事,了解丹东草莓文化。
接下来,草莓博物馆将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智慧化建设中。针对草莓不同品种的温度湿度习性,通过影像监控、科学管理、远程遥控、水肥一体等智能培育手段来实现大棚内全年有果、四季可摘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前来打卡的游客随时都能在棚内品尝到鲜美的丹东草莓。
为了更好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草莓博物馆将不断增加游览项目,持续完善儿童游乐区、草坪露营区、花海观赏区、农家美食餐厅以及温泉别墅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丹东市农业研学游、乡野休闲游、儿童亲子游新亮点,助力农旅深度融合,带动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