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这座海岛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讲述人:大连市政协委员 姜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 采 写:记者 葛红霞
友报 2024年08月02日

蛇岛 王小平 摄

黄嘴白鹭在蛇岛栖息。 王小平 摄

辽宁新增一块世界级“绿色名片”。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东北地区首项世界自然遗产。

会议审议通过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进行调整,将包括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在内的我国5处重要候鸟栖息地扩展纳入,并在世界遗产公约名录中正式采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之名。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的这5处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地处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提名地包括九头山和蛇岛两个部分,总面积约1909.35公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突出价值。老铁山为迁徙猛禽提供了足量的食物和渤海海峡最短飞跃路线,成为大量猛禽南迁越冬的首选路线,被誉为“鸟栈”。蛇岛是近2万条蛇岛蝮(中国特有种)的唯一栖息地,蛇岛蝮仅以每年春秋迁徙经过蛇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为食,构成了特殊的岛屿生态系统,同时蛇岛也是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黄嘴白鹭为代表的珍稀水鸟繁殖地。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小平在保护区工作整整23年,从此次申遗的提名地预选考察到所有材料的准备,再到最后的专家实地评估,全程参与其中。“为了申遗,市政府为保护区拨付建设经费,开展了基础能力建设、生态修复、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大大提升了保护区的软硬件实力。”王小平说。“国际专家现场评估前,我们总共进行了11次实景预演。现场评估那天风平浪静,登岛时栈道两边到处都是蛇,两名国际专家一个劲地用手机拍照。第二天的评审会上,他们提到蛇岛是这些提名地中唯一没有人为影响的地方,非常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到处都能看到的蛇岛蝮让他们大开眼界,如此大的密度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海禀赋,让大连成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的372种上千万只鸟类飞山越岭途经蛇岛老铁山。东方白鹳、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海鸬鹚、凤头蜂鹰、白尾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Ⅱ级重点保护的65种鸟类在这里飞翔、栖息。老铁山还是全球久负盛名的猛禽迁徙中转聚集地,每年秋季有数十万只猛禽经此跨越渤海海峡或沿渤海海岸线南迁。

申遗可谓一场“生态大考”,考验的不仅仅是一处提名地,更是对整座城市生态建设水准的全面测评。这是辽宁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不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奋斗结果。

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申遗成功意味着新的起点,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将促使大连市进一步系统性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等宝贵资源,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