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之家”门匾

重庆特园资料片
□记者 王岩頔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曾先后三顾特园拜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第二次到特园时,除了张澜外,毛泽东看到沈钧儒、黄炎培等也都在,便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他还充满自信地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重庆谈判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为全国人民所知。同时,民盟代表所提出的改组政府目的在于使国家“由一人集权制过渡到民主集权制”“结束训政完成宪政”“各党派都能参加政府”的呼声得以传递。
重庆谈判国共签订的《双十协定》的核心精髓即: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时,双方确定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出席、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的政治协商会议。
谈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和帮助各种民主力量组成新的党派,并与各民主党派一道,为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而努力。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陆续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在与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多次座谈中,毛泽东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听取并交流对谈判的意见,形成了民主建国的共识。
相比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不能容忍、难以承受任何的民主改革。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企图渐露端倪,先是在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名额上意图瓦解民主同盟、孤立共产党,紧接着公然推翻政协协议所提出的宪法原则,完全否定了政协关于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协议,表明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不仅从根本上反对中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要求,甚至就连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也不能容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
1946年2月1日,为了加强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把党的工作推进到一切大城市中去。而党对国统区工作的加强,也有力推动了国统区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人民运动的迅速崛起。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深深陷于革命力量两面夹击的境地。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证明广大工人、农民、市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爱国华侨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逐步站到了中国共产党一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在政治上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政府内外交困,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194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指示,要求彻底揭露美蒋组织以中间派别面目出现的“和平阴谋”,做好争取和团结各民主党派的工作。
伴随着毛泽东所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及相继发出的一系列党内指示,党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得以全面阐释——其强调了没有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不可能胜利,明确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大政策,指出了实现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正确途径。
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随着1948年8月1日毛泽东给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复电,邀请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事宜,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五一口号”积极响应,从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拉开了序幕。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有20多批、1000多位党外人士纷纷进入解放区,为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1949年9月20日,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名单最终确定:共计662名代表,中共党员约占44%,工农代表与无党派民主人士约占26%,民主党派约占30%。中央统战部曾把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印制成一本表册,毛泽东看后风趣地说:这是一部协商建国、包罗万象的“天书”。通过协商建国,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当时党外人士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占了很大比例。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看,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政务院副总理4人中党外人士2人,政务院委、部、会、院、署、行等共有34个部门,党外人士担任正职的有15人,广泛凝结了党内外各方面人才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同时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成分,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其最后一个会议日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同时选出6位副主席、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
这个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巨大成功。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历史性关口,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民主人士选择并建设的一条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之路。中国历史自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