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岩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是1931年至1936年,正式形成时间是1937年。
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能不能团结国内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初步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完全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9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欢送一批青年学生奔赴抗日前线时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中心的团结。”10月,毛泽东在为《共产党人》写的发刊词中强调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
1940年7月,毛泽东在为纪念抗战三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指出: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坚持大义,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不仅首先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还为争取国民党抗日、求抗日之大同,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作了让步。
为了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制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确路线、方针,而且适时提出了许多处理合作中出现问题的政策、策略,使统一战线能够得以维持,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中国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前夕,为了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七大再次强调“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口号,指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建立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大会上,周恩来作了题为《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战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总结,对当前和今后如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共七大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纲领、总路线的战略高度阐述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对全党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要学会这门科学”的要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坚持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获得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壮大。全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认识并给予大力支持。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许多人通过抗日战争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建立起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关系,为统一战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最大限度团结了一切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和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