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协、科技界别委员讨论报告。记者 刘聪聪 摄
□记者 王岩頔
核心提示: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中共辽宁省委提出,要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凝聚共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坚定发展信心 把机遇转化为动力
面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辽宁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省政协委员李和万表示:“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提振了发展信心,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让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思路更加明确,实践路径更加清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团结各界人士,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强大合力,以政协委员之为助力攻坚之年奋力实现新突破。”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关键要把握新机遇、塑造新优势。李和万表示,作为从事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政协委员,不仅要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还要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把机遇切实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动力。围绕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紧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重点任务,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八大攻坚”中勇当先锋。
辽宁地处黄金纬度带,位于东北地区之南,拥黄渤两海,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矿产和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省政协委员刘莉萍表示,辽宁应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发展,这将为辽宁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下,辽宁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标志着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步入了“新赛道”。应当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确实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省政协委员刘莉萍在提案中提出要培育壮大高质量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让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贡献。
刘莉萍说:“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健全和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
省政协委员黎春华表示,作为省政协委员,作为一家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未来发展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进行决策部署,自觉以推动辽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锚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目标、新方向有新作为。
黎春华认为,要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激发振兴发展强大动能。可通过搭建各类企业间的协同平台,共享人才、研发、渠道等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加大对创新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辽宁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雄厚,但要注重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对此刘莉萍表示,辽宁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持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辽宁具有航空产业的雄厚基础,涵盖航空产业多个细分领域,而且很多企业都是领军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发展低空经济,不仅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可瞄准经济发展前沿,将无人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能推动工业、文旅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人才强省战略
2023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是对攻坚之战最大的助力。一方面要培养人才,在教育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
如何提升教育水平,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挥职业技能人才优势,吸引并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省政协委员杨璐对“如何将教育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将重点聚焦在培育高质量人才、让青年人才在辽宁落地生根上,建议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辽宁、建设辽宁,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结合自身多年培育人才经验,杨璐将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产业学院建设等内容写进提案中。
省政协委员李和万十分关注如何让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李和万说:“今年我提交的关于鼓励、吸引青年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提案,就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组织体系保障、提升村级产业量与质、厚植爱家乡情怀和加强组织引导力等措施,让青年人才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智慧和力量。”